瑞典是世界上教育投入比重最高的國家,其年度文化教育經費在政府預算中占第二位,兒童教育十分發達且具特色。在瑞典,初級教育比較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人文的培養,瑞典的孩子到12歲為止,都不會收到成績單,老師也不會替孩子們排名。學生們彼此不會互相比較、競爭。學生們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得到第一名,而是超越自己,這也是瑞典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
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作者是欒建軍,一位9歲孩子的爸爸,兒子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所小學就讀,這篇文章是作者前去瑞典探親時,耳濡目染了瑞典兒童教育后寫下的,他說,瑞典的初級教育比較奇葩,具體怎么樣個奇葩,仔細看后,感覺還是蠻有意思!
兒童:社會的寵兒
“高福利”使瑞典享譽全球,這種高福利在兒童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瑞典兒童一直到大學都享受義務教育。在中小學期間,學生在校的一切費用,包括午餐、文具等都是免費的。盡管如此,國家還按月給孩子的家長850瑞典克朗(相當于人民幣790元)的生活補貼。對兒童的優待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瑞典城市每個社區都有免費的公眾圖書館,里面有不小的兒童閱覽區,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琳瑯滿目,甚至還有不少的中文圖書。每天下午,這里的讀者主要是放學后的孩子們,他們在一起讀書、討論作業。乘公交車出行,嬰幼兒及父母都可免票,不用從前門排隊上車,車上有專門的位置,備有固定小孩車的保險帶。司機看到趕車的兒童,會耐心地等侯,有時還會倒倒車,讓孩子少跑幾步路。有一次,兒子放學過馬路,手里的塑料袋破了,袋中的衣物灑落在馬路中間,頓時不知所措。幾輛車的司機見狀,將車停在十幾米之外的地方,等兒子收拾好東西跑上了人行道,才緩緩地駕車駛過。
不過兒童在節假日搭乘公交車可不自由,兒童的月票這時不能使用,12歲以下兒童必須在成人的陪伴下才能乘車。這種辦法有效地限制了兒童的非正常外出,保證了兒童的安全。
老師沒有辦公室
瑞典的小學都是小班教學,每個班只有十幾名學生。而且條件也是一流的。但盡管如此,除校長之外,老師卻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他們與學生一樣,只有寬大教室中的一隅課桌。老師講完課,就坐在課桌旁備課、批改作業,或到學生跟前進行個別講解。在教室里,經??梢钥吹綄W生們圍在老師身邊聽輔導的情形。老師對學生、學生對老師都是直呼其名,無拘無束,老師和學生看起來完全是一種平等的關系。老師雖然沒有辦公室,但工作累了可以到學校的咖啡屋品品咖啡。
書包里只有三個本
初為孩子準備書包,就令我驚訝不已。瑞典學生的書包輕得讓我難以置信,只有日記、英語(語文)、數學3個本,其它教學物品都放在教室里學生自己的盒子中。日記本很特別,每學期一本,每天一格,每周兩頁,主要用來記錄老師講課內容和學習日記。老師每周在上面寫下對學生的評語,提示下周注意事項。每用完一頁,孩子沿虛線撕去一角。孩子的在校情況可以從日記本上一目了然。
語文教學沒有教科書,但學習內容十分豐富,教學方法也很靈活。每周一教單詞,然后讓學生回家用這些詞匯組句,老師不僅要檢查組句情況,在周五還要必考周一所學的單詞。老師還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不同情況,推薦閱讀書,組織排練短劇。兒子所在班的學生都是附近單位外國學者的孩子,老師甚至讓孩子寫自己國家的歷史,兒子為此學會了在網上查詢、下載資料,七拼八湊倒也很像回事。遇有重要活動,還讓孩子們輪流編寫、打印通知帶給家長。這些活動,使得學生的文字和口語表達能力進步很快。
瑞典小學生的數學課對中國孩子來說是再輕松不過的了,四年級的水平與我國小學二三年級的差不多。我曾經因此懷疑瑞典人的數學能力,后來我了解到,瑞典的成人普遍精于計算??磥?,瑞典在兒童數學教學上很善于“循序漸進”。
孩子們喜愛的“制作課”
到過北京“宜家家居”商城的人,都會對瑞典家具精巧的構思、精良的制作嘆服。到瑞典的小學看看兒童們的木工課,就不難理解其中的個由了。瑞典的森林資源極為豐富,覆蓋率達57%。小學生一入學,木工課就成為必修課。學校有專門的制作教室和木工老師,各種工具一應俱全,各種板材碼放整齊。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專心致志地使用著小木鋸、小木刨甚至電動工具。孩子們制作的成果主要是牽線木偶、小木馬、木筆筒等。
除了木工課,制作課還有手工縫紉,這也是孩子們喜歡的課程。學生們在縫紉教室里學會裁剪、縫制布娃娃、坐墊、書包和布球等,這些物品既實用又是不錯的工藝品。按照瑞典的傳統習慣,青年人到了18歲,父母就不再承擔供養義務,因此,年輕人獨立生活比較早,一般18歲就不再依賴父母,這與注重從小培養動手能力也是分不開的。
音樂使幻想插上翅膀
瑞典小學課程在時間安排上也很有意思:每天上午三大節課,孩子精力最集中的第一節課長達80分鐘。整個上午只有20分鐘的室外活動時間。但孩子們并不因此感到難耐,因為第一節課結束前,還有20分鐘的“音樂欣賞”。這時,老師讓學生關閉室內的主燈,孩子們馬上習慣地坐臥在木地板上(教室內溫暖潔凈,鞋子放在外面),靜靜地聽著優美樂曲。老師此時的要求比上課還嚴格,學生不能隨意說話和走動。
學校的音樂課重在提高兒童的欣賞力。每周兩節的音樂課,一半時間是用來欣賞音樂,并讓孩子了解著名的作家或歌唱家。兒子就曾在網上下載了演唱《泰坦尼克號》主題曲的加拿大歌唱家席琳·狄翁的資料,在音樂課上念給同學聽。音樂課的另一主要內容就是合唱,孩子們不學五線譜,在老師的伴奏或指揮下,看著老師發的歌詞放聲歌唱,那清脆整齊的童聲比教堂唱詩班的歌聲還動聽。
學校里的“拍賣會”
瑞典雖然很富有,學校條件很優越,但老師還是要為“班費”操點心。因為老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需要一些小的開銷。因此,老師就要動員學生把家里閑置的小東西以及學生自己的小作品拿來拍賣,拍賣的對象就是學生家長。這種活動每個學期都要搞。學生在拍賣中得到樂趣和知識,家長通過這種形式支持了老師的工作。我就親身經歷了一次classParty中的拍賣會。
這是—次有趣的Party。家長們按照老師事先通知,各帶上自家做的兩樣菜肴。因為家長來自不同的國度,膚色各異,就像一次國際盛會,學生餐廳里到處洋溢著不同語言的歡聲笑語。品嘗完不同國家風味的菜肴,就開始了“拍賣會”。此次“拍品”是學生們的繪畫,32開大小的水彩畫鑲嵌在孩子們自己制作的白樺木框中。主持拍賣的是一名膚色黝黑的蘇丹兒童,另兩名分別是中國兒童和英國兒童。每幅畫從l0克郎開價,最多的叫到150多克朗。其實,買走學生畫的多是作者的父母。為了增加氣氛,孩子的父母不時變換著嗓音,有的父親—會兒扯著嗓子喊,一會兒捏著鼻子叫,童趣橫生。每當家長拿到孩子的畫,將錢放到小“收銀員”的盆中時,都會得到一陣掌聲和歡笑。經過拍賣的兒童畫身價陡漲,頓顯“珍貴”,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欣賞著—幅幅的“杰作”。那種融融親情,誰看了都會感動。
體育:兒童的天使
瑞典是北歐體育強國。兒童個個喜愛活動,視體育為“天使”。學校非常重視體育,每所學校都建有高標準的體育場館,各種設施和器械應有盡有。就是室外冰天雪地,孩子們也能在室內穿著短衣短褲上體育課。下了體育課,孩子必須洗完熱水澡才能回教室上課。
兒子入校前,老師提出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盡快給孩子配齊冰鞋、頭盔及冰球桿。這些裝備價格不菲,但每個兒童都有許多副。像足球、滑冰這樣的運動,幾乎每個兒童都會。孩子們冬天滑冰、打冰球,天暖和了滑旱冰、打斑地(類似曲棍球)。孩子放了學,社區也有為孩子建成的運動場。兒子和幾個中國小伙伴經常去的一個室內冰球場,竟是“世界勁旅”瑞典國家冰球隊的訓練場地,冰球隊休息時,則對兒童免費開放。僅此一點,就不難看出瑞典對兒童體育的關心和重視。
看似“放任”其實不然
兒子上學以前,為了緩和他的緊張心理,我們告訴他國外的學校很自由,愿意干什么都可以。沒想到,我們道聽途說的這點信息給了孩子一個不小的誤導。兒子在上學后的一段時間里毫無約束,上課隨意進出、說笑打鬧,甚至和外國孩子動起了拳腳。老師終于忍無可忍,給我妻子打電話告狀。在我探親的一個多月里,老師竟兩次約我們到學校,強烈要求我們嚴加管教兒子。事后我們才清楚,國外的學??雌饋硎呛茏杂?,上課時學生可以不講坐姿、交頭接耳,甚至隨意進出,但是,學生不能影響老師講課、不能影響別人聽課,否則老師也是不能允許的。
瑞典法律規定,老師不能訓斥兒童。所以,老師不會對學生很嚴厲,管不了學生就要找家長。事后,在我們的苦口婆心開導下,兒子終于懂得了這樣的道理國外的學校和國內是—樣要講紀律的,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
瑪酷加盟熱線:400-678-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