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培訓班受到了市場的青睞,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長,對孩子參加培訓班(特別是與學科無關的興趣班)持保留意見。他們顧忌課外培訓需要花費學生極多的精力,有影響學習、耽誤主職之嫌。
那么,真的是所有興趣班都是學習成績的殺手嗎?
一位家長告訴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答案:"興趣班也能提高學習成績,孩子參加了教育機器人培訓,雖然花費了一些課外時間,但是學校的學習事半功倍,全科學習成績顯著提升。"
由于機器人學的特殊性,很多人都能理解學習機器人對理科成績可能有所幫助,但是孩子的成績卻是在全面提高,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當中存在一個對于教育機器人理解的誤區。
機器人教育≠教育機器人
近年來,市面上的機器人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冒尖,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都是真正的教育機器人培訓機構,而是站在時代風口下,匆匆擬了形而沒抓住神的機器人教育培訓。
機器人教育和教育機器人差很多。機器人教育一般是指學習機器人或科技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這種教育模式仍屬知識傳授式與模仿式的傳統教育模式。而教育機器人是指在先進教育理念下開發,用于教育有豐富項目設計空間的智能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具有完整的教學與評價體系,注重培養成功能力,具有更加廣泛的教育價值。
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機器人,傳授給孩子的不單單只是機器人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更通過先進的教育理念,全面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明確學習方向,帶給孩子更容易成功的可能,讓學習變輕松,幫助孩子在學校取得更優于他人的表現。
學習方法的改變——培養學習主動,學得更多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控制論專家馮·格拉瑟斯費蘭德提出的激進建構主義是教育機器人的三大理論基石之一。激進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生積極建構的,而不是通過感覺或交流來被動接受的。
學校教育依然采取知識傳授的傳統教育模式,學生處于被動狀態。而教育機器人卻完全相反,它以學習者為核心,一個項目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索自主完成課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建構相應的知識,并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具體的問題。
教育機器人讓孩子接觸到了一種學校教育中并不存在的學習模式,找到了教師授課之外的新的學習途徑,能夠學習到的知識比普通學生更多,學習成績也便可以更加優異。
學習能力的提升——提倡能力均衡,更易學好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斯滕伯格認為真實世界的成功,是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平衡以及有效運用才能獲得。
學校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上的關注有所欠缺。而教育機器人以項目為導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造、動手實踐,并激勵他們堅持不懈地完成任務,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
接觸過教育機器人的孩子擁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韌性,容易比一般孩子學得更好。
學習方向的明確--發現智能天賦,合理學習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都有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教育機器人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加登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采用導師式輔導,因材施教,用項目制的教學方法幫助每個孩子挖掘自身天賦,對有天賦及偏弱的智能元素,分別加以強化和補短。同時,也會采取組隊模式,開展教學和比賽,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相互配合,提升團隊意識,更在分工合作中主動看清自身長處,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教育機器人為孩子找準了學習的方向,無疑會比學校教育對學生千篇一律無差別的對待更有效率地提升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