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家庭都會受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信念的影響,認為父親更多的責任是給予家庭經濟支持,而教育孩子則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
其實不然,媽媽再好,孩子也缺不了爸爸的教育和陪伴......
經科學研究證實
父親和母親在教育中承擔不同角色,父親需承擔的那部分母親無可替代。
比如父親會更傾向于挑戰性的場景,在孩子戲耍過程中,會適當給孩子提供一些挫折,同時也可幫助孩子去應對在競爭中挫敗的情緒。
而母親出于溫柔母愛的天性,很少會提供這樣的養育環境。 所以,再好的母愛和物質保證,也替代不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真真切切的愛。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心中認為的好爸爸有5個標準,你都做到了嗎?
1、爸爸要愛媽媽
夫妻之間的良性互動,會讓家庭充滿愛和溫馨。
比如,夫妻間爭吵,會讓孩子誤以為是因自己不乖而起,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負面情緒的心理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習。
若目睹父母相敬如賓,孩子也會感到自己得到認可、受到尊重。你和妻子之間的相互尊重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日后的擇偶觀。
2、爸爸要真正關心孩子的感受
想要替孩子們表達一句話:盡管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的生活起居、關心我的學習成績,但卻從未關心過我有什么感受。
值得咱們注意的是,“關心”并不等同于物質上的滿足和生活上的照顧。而是需要爸爸停下手中的工作,與孩子玩玩玩具、讀讀繪本、打打球等。
通過這種形式不僅會增進親子關系,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緒和想法,更會讓TA主動與你交流。
3、爸爸要多表揚孩子
很多時候,爸爸們會認為孩子是一個軟弱的個體,需要牢牢看管。
生活中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案例,比如這次孩子英語考了84.5,可是你卻說:”100分制,85是優秀,84.5只是良好,這就是差距!“
已經盡自己努力去學習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能好受嗎?
相反,聰明的爸爸會說:咱寶貝這次進步了很多了呀,真棒!
4、爸爸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長節奏
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但有的卻偏愛于音樂、畫畫等。
但這就是孩子們的本色,無所謂“好壞”。沒有必要因孩子不愛學習,而阻止孩子喜歡所喜愛的事情。
正確的引導很重要,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5、爸爸要給孩子讀書
書本是激發孩子想象力的最佳選擇。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可以讀故事給他聽。
特別是可在睡前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男孩子可與他同看關于車呀、恐龍呀;女孩子可與她同看關于良好性格呀、芭比娃娃呀等。
因為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有助于改善個性及促進身心發展。